信息搜索
高教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高教研究
高等教育要面向两个大局助力双循环
发布时间:2020-06-16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年06月15日  阅读次数:355

  近期中美冲突加剧,逆全球化思潮兴起,世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作为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不同发展道路的社会主义国家,以维护产业安全为基础推动经济稳定发展逐步成为重要的政策取向,为此需要完善自身产业体系,扩大内需和融入世界相结合。高等教育要主动参与因国际关系变化而带来的全球分工产业链调整和为夯实强国基业而推动的国内生产供应链完善,发挥自己的创新和人才优势,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助力实现双循环。

  全链条对接工业产业体系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经历经济转型发展、城乡结构调整、产业创新驱动、区域动能转换、劳动力技术升级等急剧变迁,处于迈向人均GDP12000多美元高收入经济体的关键节点,面对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世界产业布局将更多地呈现出区域性特征,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消费链向国内市场收缩正在成为大国们的战略选择,高等教育要服务国家经济的独立性和安全性,通过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护航关键供应链。

  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有世界上最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第二贸易能力,有1亿多市场主体,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驱动发展吸纳就业的新引擎;有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多元的区域经济文化使得14亿中国人的消费意愿从低到高包罗万象,但又要产品优良;有着庞大的人力资源储备,各级各类教育全面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超过4000万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达到了1.8亿以上;有着强大的发展韧性,社会、经济、家庭、个人、心理、文化概莫如此,回旋调整余地很大。高等教育需要以科技革命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把制造业做大做强、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有效激发小微企业活力、推动实现区域和谐和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在融合中把自己的多样化体系完善好,实现体系中每所学校都能得到有特色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

  内涵式发展其实就是按不同层次类型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学校特色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大的框架就是把理论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做好。在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中,事实上已形成了两个体系的学校模式,不同的是有的界限分明、有的不那么明显。我们是后发型大国,创新和应用一样都不能少,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心脏,应用是运行的血管血液。相对于我国现在的高等教育模式,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是普通高校要显著加强思维能力训练,应用型高校要明显加强实践能力训练,以教学教育办学模式而非层次区分两类高校。

  花精力推动国际合作交流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使得高新科技成为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际竞争合作的核心因素,创新及其产品实现愈显重要。开放是滔滔大势,经济全球化是总的趋势,各国自然禀赋比较优势不同、资本趋利性本质存在、科技创新扩散而降低社会成本的特点不变,这些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任何“回流”都是阶段性的,但需要控制“水情”,加强疏导甚至主动泄洪,不能任其发展而漫越堤岸。

  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主动关闭,但也不能被动关闭。开放是大学的天然和本质属性,现代科技发展处于大科学时代,科学问题是学术共同体的共同议题,合作交流是科技人员相互激发相互促进得以在前沿发展的关键。高等学校特别是“双一流”建设高校要发挥先导队、融合剂作用,关注未来全球产业链布局趋势,用更多智慧来推动学术合作交流,助力国家开放大局。

  教育主管部门要从战略高度支持高校的开放工作,在政策上给予充分支持,而高校也需要利用其特征优势主动作为。在具体政策上,要注重融入国与国人文交流机制,把教育合作交流当作国际关系重要的稳定器来看待;推动建立国别间大学学术交流的规范框架,为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有意识了解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科技创新能力特色,分析发达国家的一流学科分布,理解各国的不同利益诉求,拓展多国合作,积极作为,广交朋友,最终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局;重视出国留学工作,“撒出去的都是种子”,他们终将成为推动国家开放发展、民族复兴大业的栋梁,公派留学要重视层次、方向、特色,对自费留学要给予更多支持和鼓励;重视以多种形式开展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办学,如我们已批设了9所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法人机构,已建成了浙江大学海宁国际联合学院等一批国际校区,这些都需要认真地进行经验总结,适当扩展。

  在新形势下,我国高等学校与世界学术机构的合作交流在形式上要“重心下移”,注重结合各自优势,善用各种渊源关系,以多种形式开展工作。高校及其院系、教师要注重与全球科学家群体广泛建立民间友好关系,特别是积极发挥校友会等渠道的作用,与海外华裔科学家建立起切实联系机制,着力构建中华民族最大同心圆。

  坚定地弘扬先进文化

  世界变化的加剧,引发了人们对文明价值的思考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切。人类文明正在冲突中走向迷茫,未来面临的不确定性骤增,世界发展需要新的价值引领。毫无疑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唯一正确选择。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多样性是万物共生共荣的基础,并育而不相害、并行而不相悖才是世界发展的根本。社会文明是国家的软实力,我们要以推动民族复兴梦想和人类文明进步为方向确立教育的理想。当前,高等教育对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因此需要更有责任地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努力的方向是扎根中国大地、坚持改革开放、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实现制度体系的和谐有序有活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