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概况  概况
学院教学工作系列报道一: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改革成果
发布时间:2014-06-26  文章来源:教学部  阅读次数:1010

独立学院的大部分专业具有应用性较强、与社会需求对接密切的特点,但是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的现象,制约了人才培养优势的发挥,成为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由于缺乏对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系统训练,造成了毕业生与社会需求吻合度低以及岗位适应性差的就业困境。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我院提出在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新设专业核心能力综合实训(简称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环节,并付诸实施,2006年首先在电子商务专业试点,2007年始全面推行。经过65届学生的教学实践与不断完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专业综合实训模式的整体思路

1.专业综合实训提出的背景

传统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验(课程实验、实验课程)、实习(社会实践与考察、专业见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三个层次,其中毕业实习环节是学生完成校内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培训后走向就业岗位的过渡环节,是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环节。然而很多高校特别是独立学院的教学实践表明,不少学生在进入毕业实习环节之前,尚未完成专业知识和能力体系的整合与强化,没有做好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准备,也就是说还未达到水到渠成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进入毕业实习,教学目标很难完整地实现,这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整合与强化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对大部分学生来讲是有难度的,学生也不同程度地缺乏这样的自觉性;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是独立学院主要的教学目标;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从整体来看独立学院学生,目前实践动手能力还比较薄弱。鉴于以上三个主要原因,我们提出在毕业实习前新设专业综合实训这一教学环节,主要解决的是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训练和强化,从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同时通过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改革形成的新的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作出示范,从而带动整个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大改革。我们把专业核心能力解释为:是一个专业根据社会需求结合自身办学定位而提炼出的最重要的同时最能体现专业特点的能力。

2.专业综合实训的目标定位

通过专业综合实训,促使学生完成对之前所学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与再认识,达到更高水平的认知;在新的认知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学生的应用与实践能力并具备创新创业潜能;以“源于生产实践,先于生产实践”的原则,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实践环境中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3.专业综合实训与其他实践教学环节的关系

实验教学主要是在课程或课程群范畴内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专业综合实训是在专业范畴内对学生专业核心能力或者整合的若干项核心能力的训练与强化,毕业实习是在专业范畴内对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等综合素质的训练与检验。三个环节教学目标不同,存在递进关系,不能缺少,更不能互相替代。

二、专业综合实训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专业综合实训纳入专业培养方案,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为期8-12周(含考核),总学时数为250-340学时,计10学分,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计入学生成绩单。实训起止时间不作统一规定是考虑到专业的差异性,250-340学时数是基于实践教学环节学分与学时的换算规定。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本科四年培养过程中,但基于以下两个方面原因,我们在第七学期新设这一环节:一是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强化需要一个比较长与完整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在前三年并不具备;二是学生只有在前三年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后才真正具备对专业核心能力训练与强化的条件,核心能力通过这个阶段达到从模糊到清晰、从外化到内化、从分散到系统的转化。

1.确定专业综合实训核心能力体系

要确定专业综合实训的核心能力体系,关键在于正确把握社会对该专业人才提出了什么样的能力要求。主要通过以下步骤:首先,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层次和能力要求;其次,通过进一步梳理,明确所设专业与社会需求对应的层次及能力结构;最后,学生工作后,根据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不断对能力体系进行修正。

2.设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

专业综合实训的教学目标必须通过课程来实现,因此合理设计课程体系是专业综合实训成败的关键。为此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根据本专业的核心能力设置若干门模块化的实训课程,课程可以与核心能力一一对应,也可以是对若干项核心能力的综合训练。其次,这些实训课程的设置,不是对培养方案中已有课程的重复,而是教学内容上的一种整合。再次,充分吸收广大师生和用人单位的意见,与他们一起研究制订实训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差异,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最后,做好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及时获取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需求信息和使用情况的反馈信息,对专业综合实训的课程体系作出相应的调整。

3.选择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教师在充分研究授课内容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和与学生日后工作结合度的基础上,采用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依托的项目教学方式,创造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宽松环境,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职业情景,使学生置身其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创新。它的组织形式因专业差异而灵活多样,有项目实战、汇报演出、社会实践、场景模拟、实验研究和顶岗实训等,但规定不能进行传统的课堂教学(允许在实训开始前有少量学时的前期导入讲授)。如汉语言文学、英语等专业利用校内实训平台,实行场景模拟实训模式;环境科学、应用化学等专业以校内专业实验室为载体,实行开放式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实训模式;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商务、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采用项目实战的实训模式;音乐表演、舞蹈学等专业采取实训汇报演出实训模式;护理学、旅游管理专业采取顶岗实训模式,等等。

 

4.开展专业综合实训教学考核

专业综合实训结束后必须进行考核,允许学生补考一次,只有考核通过才能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考核方式根据实训组织形式而定,如技能操作、作品创作、调研报告撰写、项目答辩、面试、汇报演出等,但规定不能进行传统的闭卷考试。在考核主体的确定上,突出多元性,如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分院评价等。在成绩的组成上,注重过程性,由平时成绩、考勤成绩、项目考核等组成。

5.完善专业综合实训保障机制

其一、安排合适的实训教师是关键。专业综合实训教学对每位任课教师都是一项挑战,因此学院对任课教师设置了准入条件,同时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地理位置优势聘请了校外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兼职教师。

其二、配备充足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基础。专业综合实训以校内为主,校外为辅,主要在仿真的因此也是可控的场景下进行。原因是校外单位实训存在岗位过细过于单一的问题,因此就不可能很好实现学院提出的三个教学目标。为了保证每个专业都能顺利开展专业综合实训,我们对原功能较为单一的实验室进行了多功能化的改造,同时成立了功能比较集中的实验实训中心,还从校外实习基地中择优共建了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条件逐年得到改善。

6.做好专业综合实训组织与管理工作

其一、做好专业综合实训前期准备工作。专业综合实训正式实施之前,学院开展了多方调研,领导班子经过了多轮研究,2006年首先在电子商务专业进行了试点,通过总结试点的经验,于2007年全面推行。

其二、明确学院与分院之间分工。学院重点把好“四个关”:一是把好实训教学大纲制定关;二是把好实训任务落实关;三是把好实训过程监控关;四是把好实训总结提高关。分院则负责具体开展专业综合实训工作。

其三、制定配套规章制度。在三届实训结束之后,学院于2010年制定了《关于专业综合实训的若干意见》,在专业综合实训的时间安排、组织形式、课程设置、实施与考核、监控与管理、与专业见习及毕业实习的关系、其他事宜等七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专业综合实训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工作量核算的复杂性,经过多轮协商工作量核算问题得到了合理解决。

三、专业综合实训的成效

1.获得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20115月,学院开展对已毕业学生(2006级、2007级)专业综合实训效果跟踪问卷调查,撰写了《关于专业综合实训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学生对专业综合实训总体认可率为87%。学院的就业率在专业综合实训开展前后发生了质的变化,2008年(参加专业综合实训的第一届学生毕业)以前平均为88%2008年以后平均为97% 。另外在专业综合实训结束之后举行的考证考级的通过率大为提高,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数控中级工通过率为100% ,护理学专业护士资格证考试通过率为100%  

2.受到同行的关注与高度评价

200910月,母体高校召开第四届教学工作会议,我院提交的工作总结《增设“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环节,大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作为典型材料汇编会议材料中。20104月在宁波举行“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工作专题研讨会”,我院应邀作了《增设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环节,大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主题报告,向与会的兄弟院校详细介绍了我院增设专业综合实训的基本思路和做法,并与其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我院专业综合实训的做法引起兄弟院校的关注,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等多家独立学院前来调研。

3.获得多项奖项并产出科研成果

20105月在浙江省企业管理研究会举办的“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研讨会”上,我院提交的论文《独立学院增设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环节的研究与实践》荣获优秀论文三等奖;本成果于2011年被母体高校立项为高级别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并于2012年荣获校第七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与专业综合实训密切相关的《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项目获得2010年浙江省新世纪教改立项;获得杭州市哲社课题1项,母体高校教改项目2项;发表论文2篇。

四、本成果的创新点

1.创设了一种新的符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的实践教学环节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综合实训旨在解决的问题就是专业核心能力的训练与强化,这符合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的教学实践表明,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缺少一个实践动手能力的整合的、集中的训练环节,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本专业核心能力,从而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专业综合实训环节的创设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强调“各高校要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的设计和应用”,这印证了我们此项教学改革的前瞻性与科学性。

2.构建了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良性联动机制

专业综合实训核心能力体系的确定建立在对社会需求的充分调研基础之上,同时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进行不断修正,这一内在要求决定了学院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自觉性;此外,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为我们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提供了良好平台,聘请作为专任教师的用人单位的技术骨干与高层管理者在教学过程中也为我们提供了社会需求信息。

2007年至今,经过六轮专业综合实训,我们的总体感觉是:专业综合实训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长期教学改革经验的积淀,要用理论研究指导解决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有一支实践教学和管理经验丰富的合作团队,有效利用学院现有资源开发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的综合实训项目。希望通过我们的探索与努力,能为独立学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作出积极贡献。